從事的設計,在專業養成的訓練中,一直以來總認為空間設計應該是如 Mies Vander der Rohe說的:less is more ,隨著年齡的增長,生活歷練的累積,發現生命本就不該是僅是簡潔,設計也不應只有空間….空間裡更該有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恰如其分的傢俱及柔美的織品擺設共同演出才是。
或許是住在國外的那段經驗,我的房東,親自設計了自己的家,所有的設計是來得那樣的自然,風格儼然是像呼吸那樣來得自然不做作。在設計的養成教育裡,培養我會理解風格樣式,但要讓設計的家有真正的內涵,靠的則是累積的生活經驗。
在設計的案例裡,從未想過,要刻意營造「美式風格」。是在主人和居家的態度裡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,讓空間有生命,有主人的氣息,壁爐,一個有火的壁爐,讓一家人能在天冷時,或坐或臥的圍著壁爐,閱讀、聊天、甚至是打盹….壁爐不再只是視覺上的造型,火光和暖暖的空氣,扮演著一個家的中心, 將大家凝聚在一起。
這個案子的水晶燈,是買歐洲的二手燈,不像新的燈那樣的完美,但卻在每盞燈的背後,有更多的想像,甚至是一段故事。透過水晶反射的光線,可以是華麗的,也可以是隱約優雅的,端看每盞燈的樣式。
在美式的房子裡,總會留著一間讓佈置得溫馨,可愛的小孩房。希望在這裡長大的小孩總像天使一樣的可愛、純真,帶著夢想長大。這個房間,有著一個小女生的夢幻,牆上的芭蕾舞鞋壁紙,或許會因長大而換成壞壞的紫色,…正因為如此,更不該吝嗇給它們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。 面對好景觀的大房子,不像極簡的風格,對於往外「看」的想像,不是只有大面的落地玻璃,加上白色的百葉和開窗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。 是要光線溫和的灑進來,還是要由窗櫺之間往外看到隱約的綠意,或者打開它,讓陽光直接進來,因為季節氣候而開關調整的當中,人和自然的空氣陽光有更多的互動。
以往總是會因為美式家具的繁複而不容易融入現代的空間,但讓我打破這樣的觀念的是瑪莎,重新詮釋過的現代美式的造型,讓空間變得時尚。更重要的是當我埋在軟軟的沙發裡時,它仍保留了美式家具的精隨,一定要坐坐看,會讓人不想起來的沙發。
如果你想知道美式居家的設計風格是什麼? 其實真的很難條列式的歸納出結論,我想不如別急著找答案,多一點的感受,多一些的體驗,多一點的隨性的生活態度,或許從旅行中的老建築裡,或許從電影的場景裏,或許從美式的家具中,會有更多的體認。